謝秉衡博士生參加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Nature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之心得






























研討會名稱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Natur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時間與地點 : 京都,日本 2014/05/07~09


論文題目: Effects of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on bio-hydrogen/bio-methane of a two-phase  


                anaerobic fermentation reactor


心得分享 :


       本次參與舉辦於日本京都的國際自然科學與工程研討會(ICNSE2014),議程期間為2014/5/7-5/9,總共三天之學術交流。其主要議題有分成工程、自然科學、化學科學、生物科學、環境科學等五大類。演講及海報一共230篇研究,會場一共分成4個小會議室同時進行。本次會議內容廣泛涉及領域有很大的差異,因次本次會議可以聽到許多於學生所進行之研究有所不同的演講,本次會議亦有邀請Dr. Elena V. Batrakova進行專題演講,其主要內容為利用分子生物技術應用於醫療相關技術。
       本次會議參與人員大多來自於亞洲區的國家,有來自於台灣、日本、大陸、韓國、香港、印尼、馬來西亞等等的國家,在會場中可以見識到各國所做的研究成果,於會議期間,每天分成五個時段,每個時段至少有兩個議題在進行演講,與會的貴賓可以選自己有興趣的議題進行聆聽。
       學生這次演講的時間為2014/5/8 下午4:30~6:00Natural Science II這個議程進行報告,本場次的主持人為來自香港理工大學的Prof. Feng Yan,學生這次所演講的題目為”Effects of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on bio-hydrogen/bio-methane of a two-phase anaerobic fermentation reactor”是再生能源相關之研究。
       海報的部份五大類的議題每天都會隨時段輪流張貼,每場時間大約1個半小時,於海報展貼區張貼海報的研究團隊都會於現場,如有問題他們都會細心解說。
這是我第二次於國外參與國際研討會,且本次為學生第一次於國際研討會上進行演講,對於學生本身是一大的挑戰,全程需用英文對談,站在台上用英文演講與用中文演講有很大的不同,我無法很得心應手的隨機應變。於演講過程中學生很用心的將學生所做的研究成果分享與在座的聽眾。很謝謝來自香港的Prof. Feng Yan為學生介紹,於Q&A的時間也很感謝Prof. Feng Yan在旁為我打氣要我不要緊張,讓我在最後Q&A可以很順利的完成。
於會後也有其他對學生研究有興趣的人來提問,詢問我於PCR-DGGE的結果呈現中,有出現Marker,詢問學生於實驗中的Marker是怎麼來的,學生聽完他的問題後,也有針對其所提出之疑問進行解答。
       整個三天的學術交流中,學生在聽有興趣的演講以外,也有前往海報區閱讀自己有興趣的題目,並且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提問,在問答過程中讓學生有受益良多,學習與人對答的技巧,也學習如何回答別人提問時該如何應對。
       雖然本次研討會會議內容較廣,相較之下於學生相關之研究就來的較少,因此在參與過程中顯些吃力,因需要去了解別人的研究,而且因為領域不同,於專有名詞上的用字也有所不同,但也因為這樣讓學生可以了解不同領域的人於自然科學與工程上所進行的研究貢獻。透過這些不同領域的學術演講及海報,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目前世界的趨勢,亦可以激發學生於科學研究上的巧思。